“百寶嵌主張‘美’的觀賞性,遠看近看皆熠熠生輝,細到每朵花、每根莖都復雜精美,栩栩如生。”近日,在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省級非遺項目百寶嵌工藝傳承人周洪俊正忙著給石家莊的一個客戶制作首飾盒。 圖紙上,首飾盒花樣、尺寸及鑲嵌所用材料規格等,周洪俊看了又看,改了又改,
編者按:文旅公共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和基層群眾文化團隊的培育。“十四五”期間,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面向全省開展打造“千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和培育“千支優秀群眾文化團隊”工作,并于日前公布了首批入選名單。11月1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新華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聞網承辦,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協辦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1月14日火熱開啟!全省各地協同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系
壯族紙馬舞,2006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壯族紙馬舞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年左右的歷史。來源有三種傳說,一是壯族先祖隨白馬將軍出征,后因返鄉迷路滯留當地,為紀念將軍而作紙馬舞;二
1月14日,“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開幕。 一條運河聯通南北,連接起北京、浙江的文化傳承,連接起京韻、宋韻的動人篇章。本次展覽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項目30余個,共220余件展品,將南北
原標題:春節到延慶 市民可體驗18種非遺技藝 新京報訊(記者曹晶瑞 陶冉)1月7日上午,延慶區第九屆北京非遺大觀園活動在八達嶺鎮石峽村啟動。啟動儀式上,延慶區文旅局為“延慶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舉行了授牌儀式。 非遺授牌儀式。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202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國家對非遺產業的政策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國家對非遺產業的政策的見證國家對非遺產業的政策,又是珍貴國家對非遺產業的政策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傳承非遺文化
三溜山梆子 溜山梆子誕生于200多年前沂蒙非遺,在沂蒙山區流傳,深受群眾歡迎喜愛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藝人們廣采博取,互相借鑒吸收,從萌芽形成,到發展成熟,因為它根植于沂蒙民間音樂的肥沃土壤之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莒南驢肉是山東臨沂莒南
1、給大家普及知識非遺活動目的,也是想要表達中國是特別重視這種文化非遺活動目的的目非遺活動目的的是為大眾展現多種多樣的茶文化意義讓國人了解中國的茶文化非遺活動目的,提高群眾的非遺產保護意識,促進有關項目的維護傳承,使更多的人熱愛茶文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