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活動現場。何荷攝
11月8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廣西民族大學承辦的“非遺廣西——廣西銅鼓文化”沙龍活動在廣西民族大學融媒體演播實訓中心舉行。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廣西銅鼓——穿越千年的鼓聲》作為“非遺廣西”叢書之一,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了廣西銅鼓文化及其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相關內容。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何駿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激發年輕一代對廣西銅鼓文化的興趣,讓大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
銅鼓是廣西最為顯著的文化符號之一,廣西銅鼓的收藏數量居全國首位。該書作者之一蔣廷瑜現場分享了該書創作背后的故事。他認為,該書集史料、知識、學術和可讀性普及性于一體,是對廣西銅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面梳理和展示,有利于更廣泛地傳播傳承優秀文化遺產。
活動現場,蔡高根、萬輔彬、陸文東、楊學明等專家學者與現場讀者進行了交流互動,現場氣氛活躍。
據悉,該書涵蓋了銅鼓習俗、銅鼓樂舞、銅鼓鑄造工藝、銅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代表性傳承人的介紹等內容。同時,書中附有音頻、視頻等數字出版內容,讀者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即可獲取與書中內容同步的“非遺”有關音頻或影像資料。該書通過融合出版方式增強通俗性、可讀性、趣味性,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了廣西豐富多彩的銅鼓非物質文化遺產。(何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