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遺工作站(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南方報業天空城興趣社區承辦的2023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獲獎結果正式公布。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省各地113份案例,從中產生10個精品案例獎與10個優秀案例獎。本屆“非遺
19日,“彝韻霓裳 越西印象”彝繡衍生新品發布會在北京時裝周上舉行。80余款具有鮮明彝族刺繡特色的服裝、服飾、箱包等產品亮相。產品設計參考彝族服裝、銀飾、漆器以及彝族建筑上的傳統紋樣,由千位越西繡娘手工刺繡完成,為觀眾呈現彝族文化的視覺盛宴。 舞臺上,
華聲在線6月14日訊(記者龍文泱通訊員陶宣甯)音樂廳里只是聽交響樂的地方?其實在音樂廳能欣賞的藝術形式多著呢!6月3日-12日,“樂賞非遺長沙第二屆非遺音樂周”在長沙音樂廳舉行,攜手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
近日,第二屆武漢城市圈剪紙作品征集大賽結果揭曉,共115件作品獲獎。大賽中涌現出了一批了不起的非遺傳承人,他們用心守護、薪火相傳,一刀一剪弘揚剪紙文化。今天,長江網與你一起閱讀圈內非遺文化傳承人傳承剪紙文化的故事。 ■剪紙遠播海外露絕技收獲“洋粉絲” “動物剪
本周六就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日,提起文化遺產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人使用此類物品。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早在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就"文化遺產日"的設立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我國的"文化
本文轉自【河北新聞網】; 逛非遺市集,賞花燈璀璨 ——在北戴河區非遺市集和國潮藝術花燈節 “這個帶光澤的是白蝶螺,粉色的是胭脂螺,黃色的是萬寶螺,都是天然貝殼研磨加工成的,這里還有拼接款。”1月20日,北戴河區非遺市集上游客摩肩接踵,秦皇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
《山海經·海內經》載:“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尚書·益稷》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早在原始社會,舞蹈就已伴隨人類的發展而初現雛形。傳統舞蹈表演形式靈活多樣,舞蹈動作極具民族和地域特色,常用于禮儀活動和節慶活動中,寄托著底層民眾的美好愿望。今天,小北
“甲勒(敬茶歌)只是一個州級非遺項目,但是由于它土生土長的存在于群眾當中,屬于傳統性項目,所以比較成熟;而創新性節目《和諧頌》由于排練時間短,并不是太滿意。” “那是不是意味著甲勒這種類型的節目,難度要低一些,而創新性節目,制作起來相對困難?” “顯然不是這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湖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始終堅持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的工作原則,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統一部署,不斷推出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