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記者鄭淯心3月5日,經濟觀察網獲悉,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黃酒釀造運營中心主任章國強在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的議案中提出,建議將國家級非遺“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保護好中國黃酒釀制技藝,積極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信心,有著積極的意義。
章國強表示,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幾乎靠一代又一代釀酒技師的心口相傳,不斷完善而成。現在,紹興黃酒釀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地市級以上)共有13位,大多接近或超過退休年齡。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傳承青黃不接,岌岌可危。加之黃酒行業整體規模偏小,制約了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城市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也使得釀酒文化遺產、工業遺址等保護難上加難。如不盡快加以保護,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章國強列舉了目前黃酒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幾方面的侵權行為:一是對品牌商標的侵權。如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相似的產品,偽造、盜用馳名商標的產品以及傍名牌、虛假宣傳等行為。二是對專利申請的侵害。包括產品的外觀設計、企業技術發明及實用型的專利技術。如釀造、灌裝等方面專利技術。三是對地理標志的冒用。2021年3月1日起,紹興黃酒成為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產品。近年來,國際市場發現紹興酒地理標志被冒用屢禁不止,包括仿冒原產地保護的紹興酒、部分仿冒品出口標簽采用“紹興酒”或“紹興黃酒”等信息且不標注生產地或企業名稱等。
章國強對保護黃酒釀制技藝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1.推動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同為世界三大古酒中的啤酒、葡萄酒已成為世界通暢型飲料酒,而紹興黃酒走出國門,成為世界飲料酒尚需我們共同努力。為此,建議加強黃酒文化遺產挖掘,以“中國(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的名義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制定工業遺產及酒類釀制技藝針對性保護體系。當前,文化遺產保護散見于各類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及通知規定中,且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以至于職責不明或管理上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在現有保護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增加工業遺產及酒類釀制技藝保護的針對性內容,最終建立獨立的工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并根據保護內容的價值和特點,制定各項政策措施,更好地實現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3.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嚴正處罰。知識產權是保護商標、地理標志、文化遺址等重要手段。但目前對酒類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輕微,極大傷害了行業發展和消費者權益。建議對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法律頂層設計,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從企業維權方面,要構建司法、行政、行業協作的保護聯動機制,充分運用現有的行政、監察、法律、社會輿論等多種手段,動員多方力量,共同打擊制假販假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與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