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18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央廣網12月25日消息(記者劉發(fā)丁 通訊員陳永霜、周世新)廣西18個項目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關于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的要求,廣西文化和旅游廳積極組織、挖掘整理、篩選論證,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薦上報。12月18日公布的本批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共有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廣西新列入項目17項,擴展項目1項。
18個非遺項目分別是:仫佬族古歌、壯族天琴藝術、多耶、壯族打扁擔、末倫、搶花炮(壯族搶花炮)、貝雕(北海貝雕)、骨角雕(合浦角雕)、米粉制作技藝(柳州螺螄粉制作技藝)、米粉制作技藝(桂林米粉制作技藝)、龜苓膏配制技藝、瑤族祝著節(jié)、壯族儂峒節(jié)、壯族會鼓習俗、大安校水柜習俗、敬老習俗(壯族補糧敬老習俗)、油茶習俗(瑤族油茶習俗)、規(guī)約習俗(瑤族石牌習俗)。
這些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武術,傳統(tǒng)舞蹈,曲藝,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技藝,民俗等類別,多方位展現了廣西獨具特色的風俗民情、歷史文化。
廣西是一個有著豐富民族文化和歷史積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一直以來,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傳承工作,致力于發(fā)揮非遺的社會價值。立足社會發(fā)展實際,結結合“非遺+扶貧”、“非遺+旅游”模式,推動創(chuàng)造性傳承、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同時,加強非遺普及推廣,積極將非遺融入到當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中,力求更大限度發(fā)揮非遺的社會價值,促進非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助力文化旅游強區(qū)建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2023年8月31日下午,湖北有漆非遺傳承公益項目35名志愿者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荊州博物館,同學們邊走邊看邊拍,感受荊楚文化發(fā)展變遷,交流各自所思所想。
題:廣西匠人“復活”失傳百年侗家樂器但梁治榮從父親口中得知,有很多古老的侗族樂器已失傳,有些甚至失傳上百年。但由于制作工藝僅依靠口口相傳,很多侗族樂器因此而失傳,其“復活”之路并不好走。在梁治榮看來,民族樂器的創(chuàng)新需遵循傳統(tǒng)技法,但最終是為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由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