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程冰冰 羅曼
3月30日,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與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在鄭州舉行河南非遺慈善項目戰略合作簽約交流會。雙方就如何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慈善文化和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工作進行了座談交流,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承,代表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蘊含了民族獨有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賡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交流會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建州表示,希望雙方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匯聚更多社會資源和力量,從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等方面對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進行精準扶持和創新提升,全面塑造“河南非遺”全新品牌形象,使之綻放出更加迷人的時代光彩,讓更多人看到非遺、了解非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慈善如何跟非遺相結合?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監事長唐飛在交流中表示,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雙方要增進了解,找到共同點,通過基金設立和開展慈善項目等方式把弘揚慈善文化與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緊密結合,把合作具體化,真正落到實處。
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常務副會長郭俊民在講話中對近年來河南省在非遺保護傳承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對雙方的合作表示祝賀。郭俊民表示,通過慈善的力量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慈善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此次非遺與慈善的結合是一個模式的創新非遺+慈善,河南非遺保護再探新路徑!,雙方要通過合作著力解決資金籌措、人才匯聚、項目包裝展現等非遺保護中的瓶頸問題。就開展好下一步的合作,郭俊民提出二點建議。一是希望雙方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發揮各自優勢,推進合作穩步開展;二是要集思廣益,共同策劃打造包裝一批有影響力的慈善文化項目,主動與互聯網相結合,可以在今年的“鄉村振興河南專場”和“99公益日”網絡募捐活動中上線。
交流會結束后,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副秘書長朱雷華分別代表雙方簽訂了河南非遺慈善項目戰略合作協議。下一步,雙方將圍繞河南非遺項目搶救、非遺項目助業計劃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廣泛動員社會慈善力量參與,助力慈善文化的傳播和非遺的保護、傳承、弘揚和發展。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