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有興趣,
這件事情才能傳承下去。”
——劉氏風箏第三代傳承人 劉賀新
老人與風箏
王艷瓊|文字
蔣 超林如玨|攝影
葉小西|編輯
三月,有四季翻頁的聲音,春風吞云,追逐著天邊紙鳶。放風箏,存在很多人美好的童年記憶里。溫州老人劉賀新卻將這份記憶從童年帶到了71歲。
作為劉氏風箏的第三代傳人,除傳統(tǒng)風箏外,劉賀新擅長做高難度的盤鷹風箏,從動手制作到風中追逐,盤鷹是他每天寸步不離的伙伴。
不僅如此,溫州劉氏家族上上下下幾代人,從做風箏、放風箏,再到參加比賽,更是與風箏有著近一百年的情結(jié)。
什么是盤鷹風箏
盤鷹是一種可以在空中盤旋飛行的風箏,寬約一米,它飛在空中如同真鷹。在無風或微風狀態(tài)下,也能正常盤旋放飛,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人,是無法做到讓風箏在空中盤旋的。
70歲玩起直播,他仍是追風“少”年
走進劉賀新的風箏工作室,你會不由得感嘆這份匠心。不到8平方米的空間里,到處都是木頭細屑,墻壁一側(cè)懸掛著連排的風箏。而彼時的方寸工作臺前,白熾燈還亮著,角落處,一臺帶電腦的攝像頭,正對著視線。
在這里,劉賀新每天都要伏案制作盤鷹風箏,還要跟網(wǎng)友交流。他在全國風箏愛好者網(wǎng)站——陽光風箏驛站發(fā)布自己的制作教程,短短數(shù)小時內(nèi),就能收獲高點擊率。他還會在QQ群里與來自遼寧、北京等全國各地的300多個好友,在線直播自己做風箏的步驟。
“我做的可不是傳統(tǒng)風箏,是盤鷹,制作難度特別大,跟網(wǎng)友們分享更有趣。”劉賀新對盤鷹風箏癡迷,因為它非常逼真。雖然71歲了,但為了能和全國各地的“鷹友”交流,他特地學了電腦,還玩起直播,從網(wǎng)絡“菜鳥”搖身成了網(wǎng)絡達人。
但最初,劉賀新對風箏手藝并不“感冒”。8歲那年放風箏失敗后,他就沒有再學家族的風箏技藝。成年后,在兄弟們熱衷風箏的時刻,他學做小提琴,養(yǎng)300多只信鴿。機緣巧合,2011年,劉氏家族要參加一場比賽,劉賀新首次嘗試做風箏竟拿了金獎,從此他對制作風箏的興趣一發(fā)不可收拾。
也因此,劉賀新成了劉氏家族里起步較晚的追風“少”年。
4點鐘江邊放飛,他堅持并熱愛這項運動
“一收一放間決定了風箏飛得高不高,遠不遠。”劉賀新說,放風箏是門有學問的運動,放盤鷹風箏更是講究,因為它不借風也能飛。
夏天早晨4點鐘,冬天早晨6點鐘,除非下雨天,每當天蒙蒙亮的時候,劉賀新都會推著自行車,駕著“寶貝”盤鷹風箏,騎到市區(qū)朔門江邊,和二哥劉鴻賀,及幾個風箏愛好者一起放風箏。
他說,盤鷹是會動的風箏,會打盤,會回旋,可以在30米的低空飛,也可以在1000米的高空“翱翔”。因此,劉氏家族的盤鷹制作要求很高,身體比例要和老鷹差不多,雙翼必須要保持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劉賀新的盤鷹風箏做得太逼真,放在空中,遙看和真的鳥兒相似,有時一邊放風箏,一邊就有老鷹飛過來,用嘴啄盤鷹翅膀,或者與風箏一起飛。
劉賀新每天在廣場放風箏,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67歲的張老伯就是其中一員,他覺著新奇就買了一個盤鷹風箏跟著學。“放飛盤鷹著實不易,手要跟著打轉(zhuǎn),身體還要搖擺起來,不然,風箏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來。”他說。
因為要仰頭看,身子還要跟著動,幾個放風箏的老人都說玩起風箏運動后,頸椎病、高血壓等病癥全不見了。
100多年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
劉家人在放風箏(左起為劉賀新的父親,大哥、四弟,姪子、姪孫)
從爺爺?shù)桨职衷俚絼①R新,劉氏風箏已經(jīng)是第三代,兄弟五人都是劉氏風箏的傳承人,而他們的下一代,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在傳承這門手藝。
追溯源頭,劉氏風箏起于清末民初,劉賀新的爺爺劉益卿是綢緞店學徒。彼時,他發(fā)現(xiàn)制扎風箏可賺錢補貼家用,于是開始學做風箏。造型精美的風箏一時熱銷。當時,劉益卿還參加溫州舉辦的風箏大賽,獲得了“風箏王”的稱號。從此,劉氏風箏聞名鹿城。
劉氏家族全家福
流傳至今近百年歷史,在漫長歲月里,劉氏家族通過風箏的圖案形象,給人以祝福之意;劉家世代相傳的鏤空文字風箏,為全國首創(chuàng);劉氏家族參加各級比賽獲獎無數(shù),還曾帶著風箏走出國門參展……
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劉氏家族做的北京奧運會風箏
2012年,溫州市風箏協(xié)會正式成立,全市100多位風箏愛好者走到了一起。劉賀新的侄子、劉氏家族第四代傳人劉力堅擔任協(xié)會會長,他說,成立風箏協(xié)會不僅是溫州風箏運動事業(yè)發(fā)展的必要,也是劉氏風箏家族的一個心愿。
劉氏家族的風箏作品展出
劉氏家族70多人,幾乎每個成員都有著風箏愛好。有的當風箏比賽的專業(yè)裁判,有的玩攝影拍風箏,有的專門參加比賽……劉賀新的二哥劉鴻賀也一樣沉迷風箏技藝,每天去廣場放風箏,家里整面墻用各式各樣的風箏裝點。
現(xiàn)在,劉賀新的盤鷹在全國各地被風箏愛好者們喜歡。烏魯木齊、廣州、四川、云南……很多地方的朋友都會來訂購。甚至許多“盤鷹”愛好者還會特地尋到溫州來,上門討教風箏制作。
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我希望下一代們都能對風箏產(chǎn)生興趣,因為有興趣才能傳承下去,沒興趣這件事就半途而廢了。”他說。
帶你回顧,『浙樣』的視頻
《浙樣》第1期:世界那么大,老爸帶你去看看
《浙樣》第2期:這個法國人設計的溫州城市書房驚艷了
代代傳承,百年堅守,為劉氏風箏的匠心,點個大拇指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