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就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日,提起文化遺產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人使用此類物品。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早在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就"文化遺產日"的設立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今年是中國第16個非遺日。
非遺文化不因成為收藏和觀賞的工藝品,而應該走進大眾的生活,使大眾的生活更加精致。
精致,并不是用金錢堆積的華麗,而是一種對生活的信念。日常的小小物件,都可以表現生活的用心與精致。
滿月、婚禮、壽慶…從出生開始就注定不平凡。
千篇一律的紙質紅包或微信支付寶轉賬這些形式早就將人情味慢慢削減,送“紅包”附帶這款蘇繡紅包更顯獨特。
適逢端午,婚禮必不可少。早早備起,你就是婚禮中最有文化內涵的賓客。
名片,是一個人的門面,工作的利器。
一個精美的名片夾,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生活工作兩不誤。
檀香扇扇骨由檀木制成。制作精巧,留香持久。
融詩情畫意和材美工巧為一體,輕輕搖動,滿室留香。
每天看美的東西,有益于身心健康。經常看非遺的物品,了解非遺在無形中提升了我們的文化內涵。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講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你想擁有精致生活,從來都不晚。
每一個嵌銀絲手鐲都是獨一無二工藝品。它的美給人一種含蓄高雅、安詳恬靜的心靈共鳴。日常佩戴于腕間,給生活增加一份精致。
屏是東方意境之美和過去士大夫的幽雅情懷的表現形式。
真絲手繡屏置于家中,給現代化的家居空間帶來了傳統文化的美。
沏一杯茶,靜靜坐下。看茶葉在杯中舒展、曼舞之美,自己的思緒在茶香中慢慢沉淀。喝茶,是追求一種精致的生活。
非遺文化的表現形式各種各樣,但她的骨子里始終如一。一個地方文化的靈魂,在于生活在此的人們。非遺走進生活,精致了生活,也傳承了文化。
文字版權歸好風光所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轉載、合作可文末留言或聯系好風光后臺。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和展示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優秀成果。日前,我縣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進課堂活動在縣實驗小學勝利路校區舉行。課堂上,非遺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我縣非遺項目,讓孩子們了解“非遺”,通過一段快板評書
起承文化認為,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展,通過藝術探索與創新,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下生活的連接點;通過社會廣泛參與,實現文化保護的社會性;探索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徑,讓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發揚光大。
《夢幻西游》電腦版非遺守護計劃第五站——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為了讓更多人接觸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了解五弦琵琶,夢幻西游與滿瑞興合作,通過最新的途徑,宣傳最傳統的文化。此次聯合旨在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琵琶,共同守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非遺是歷史的回聲,也是先輩智慧的結晶,更是華夏兒女共同的記憶與財富。請圍繞“非遺”這一話題,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或觀察,講述一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故事。火壺表演展現的不僅是美麗的景象,更是傳統文化的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