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晚報記者 張月/文 陳大春/攝)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圍繞“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的主題,昨天,由市文廣新局主辦,無錫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攜手兩市五區承辦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崇安寺二泉映月廣場啟動。一直到本月25日,兩市(縣)、五區各文化陣地將密集上演40項非遺活動,讓老手藝帶給你我有溫度的生活。
昨天的二泉廣場人山人海,一場盛大的非遺盛宴鳴鑼。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們舞起長龍震撼登場,一支龍舞《龍騰生瑞》舞出十足中國風。龍舞融藝術與體育為一體,盡顯青春活力。玉祁龍舞至今已有500年歷史,是省級非遺。“太湖一枝梅”接著登場,無錫市錫劇院青年演員魏芷晗、劉志浩帶來了錫劇經典《雙推磨·推磨》選段,唱腔通透清亮,細節處理到位,贏得滿堂彩。無錫市少年宮的二胡琴童們帶來了二胡齊奏《北京有個金太陽》,悠揚綿長。傳統舞蹈《漁鼓燈舞》、花樣石鎖《精忠報國》……本地非遺盡顯地方特色,極具觀賞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人類口頭、手頭代代相傳,始終保有溫度。昨天的非遺展示活動由“演出”“雅集”“展覽”三個篇章組成。“雅集”板塊在阿炳故居進行。無錫書碼頭帶來了蘇州評彈梁山伯祝英臺選段《送兄》;江南琴社帶來了古琴演奏《漁樵問答》《梅花三弄》;天韻社帶來了昆曲無錫唱口《牡丹亭·游園》。快節奏的生活中,傳統音樂、曲藝有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無論是彈奏還是聆聽,古曲雅音總能讓心平氣和。現場的非遺展,以展板的形式向市民宣傳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普及24節氣知識,展示無錫近年來非遺取得的成果。
無錫現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195項(含擴展項目),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51項、市級133項,縣級81項,其中江陰市53項,宜興市28項,形成了非遺項目保護的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保護體系;現有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293人,其中,國家級10人、省級23人、市級260人,縣級153人,形成了非遺傳承保護的基本梯隊。今年遺產日期間,除了二泉廣場主會場,還安排了惠山區分會場、非遺演出社區行、非遺傳習校園行、非遺展示基層行等五大展示展演板塊,各市縣區專項活動共計40項。屆時,本地傳統技藝將輪番亮相,看老手藝開新花,溫暖你我的生活。
1、非遺演出社區行
市里組織了多場非遺專場演出,錫劇、滑稽戲、無錫評曲、馬燈舞、蓮湘、吳歌、石鎖、流星等非遺項目走進全市各區街道鄉鎮集中展示展演。即將上演的有:6月11日19: 00,梁溪區惠山街道惠泉山社區、6月12日19: 00,濱湖區榮巷街道太康社區、6月19日19: 00,梁溪區崇安寺二泉映月廣場、6月21日19: 00,濱湖區河埒街道溪南社區、6月22日19: 00,濱湖區河埒街道稻香社區。
2、非遺展示基層行
《青蘊江南》青瓷展,6月12日—7月18日,梁溪區非遺基地文化教室(紅豆萬花城5樓);《青瓷彩繪技藝》展示體驗,6月24日13:30—16:00,梁溪區非遺基地文化教室;“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非遺展巡展,6月9日-18日,無錫市名人故居,6月 19日-29日,巡展至無錫市圖書館。
上一篇
大家好,樂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意思通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意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非遺是歷史的回聲,也是先輩智慧的結晶,更是華夏兒女共同的記憶與財富。請圍繞“非遺”這一話題,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或觀察,講述一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故事。火壺表演展現的不僅是美麗的景象,更是傳統文化的承載。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日前發布“第一批上海市非遺傳承人社區傳承工作室”名單。華興富:1946年生,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海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
1.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25屆大會上通過《保護傳統文化和民俗的建議》,用“傳統文化和民俗”來表述“非物質文化遺產”。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最終明確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