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園戲高甲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惠安石雕泉州花燈德化瓷燒制技藝惠安女服飾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閩;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南音閩南民居泉州木偶等一南音 南
近日,中央編辦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嚴肅查處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以事業單位名義對外開展活動的違法行為,并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網微信公眾號和中國新聞網、新浪網微博予以公告,指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 未經機構編制部門審批和登記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慶祝建黨百年,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非遺保護、利用成果,根據今年活動主題“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的精神要求,由民權縣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民權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民權縣志愿者協會協辦的“百工獻技共慶建黨百年”--2
星辰在線2月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湯威) 非遺煥新生,國潮進行時。為發掘非遺的文化魅力,促進非遺商業化發展。2月1日,巨量引擎聯合長沙晚報等全國各主流媒體,在長沙潮宗街推出了2023年“煥新非遺”全國影像展暨非遺論壇活動。本次活動在長沙市“我們的節日·元宵
日前,新京報轉型再出新文案:中國20種傳世名香竟出小樣,皆由非遺文化技藝傳承人制成!這背后是傳統媒體轉型新電商的嘗試與探索,也是“非遺+文創”商業化開發路徑的創意與融合。 “非遺+文創”,是彼此價值的相互挖掘,一次傳統技藝與商業開發的雙向奔赴。非物質文
1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報道了北辰區開展 以“玉兔爭春、非遺技藝”為主題的 非遺項目展演活動 節日里的非遺,在賡續傳承中煥發新生;書香為伴過大年,讓這個春節過得豐富而充實;餐館中的熱鬧,透著濃濃
我國非遺項目分布廣泛,就如萬花齊放的大花園,美麗非遺競相勃發。但同時,仍有許多非遺項目瀕臨失傳,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延續歷史文脈,彰顯人文特色,維護文化多樣化。美麗非遺是美麗中國的表情,彰顯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向世界展示
彌渡花燈進霧本桃花源 彌渡的花燈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彌渡人的驕傲。 “花燈之鄉”、“民歌之鄉”、“小河淌水的故鄉”、“全國文化先進縣”……這一系列的標簽曾一度成為彌渡人對外介紹家鄉時常常提起的熱詞。如今,彌渡著力挖掘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著力保護傳
圖為2023年貴州省兩會現場。 瞿宏倫 攝 中新網貴陽1月16日電 (周燕玲)在2023年貴州省兩會期間,身穿侗族服飾的“90后”政協委員石賢,戴著精美銀飾和國潮文創口罩,熱情地向身邊委員推薦“岜小沙”和“侗族小妹”的民族卡通IP表情包,“貴州珍貴的民族文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徐劉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