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對非遺的保護傳承還處于初級階段,具體表現為:一是重申
來自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下5米至8米深的黃河澄泥,經匠人之手,經20多道工藝,形成了一件件或色澤光潤、或造型古拙的藝術精品。黃泥古陶工藝歷經幾千年的傳承,至今仍在不斷發展、創新。菏澤就有一支團隊,為這一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作者:唐偉 過年了,北京市西城某小學學生的書桌上,挺立著一只威風凜凜的小老虎,這是學校舉辦非遺文化體驗活動時大家一起共同完成的。據報道,這些年,孩子們體驗的非遺手藝有糖畫、面塑、臉譜、扎染、草編、皮影、扇面、彩蛋、風箏、毛猴等。 隨著時代變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草原上,藝人尕藏扎西(中)和同伴在彈唱格薩爾。新華社記者 陳 斌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文化繁榮成為這個時
中新經緯1月10日電 (王玉玲)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課題組舉辦“直播助力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研討會,并聯合抖音發布《非遺地方志——直播打賞助力非遺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課題組成員孫佳山向與會專家匯報
中新經緯1月11日電 (薛宇飛)近年來,各省非遺在直播間成為“新國潮”,湖北的岳家拳、遼寧的東北大鼓、山西的九曲黃河陣等,成為抖音播放量增長最快的瀕危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藝術工作者借直播傳遞古老文化魅力,“90后”“00后”以打賞、禮物表達對藝術的認可與欣賞
手藝人,是用雙手創造藝術的人。 馮驥才在《俗世奇人》中曾說:“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 這雙手,或許長滿干繭,也許彎曲不直,卻締造出屬于匠人的榮耀! 紀錄片《手藝與匠心》全景視頻展示手工藝匠人和非遺內容大師的歷史傳承,記錄制作工藝的
在水田鄉嘎拉迷村的田地里,總會傳出一陣悠揚的山歌,尋著歌聲找去,會看見一個一邊翻地一邊唱歌的大姐。她是嘎拉迷村的吳瓊芬,從小生活在彝族村寨,受到母親與當地老人的影響和熏陶,對彝族傳統民間文化藝術格外喜歡,在不知不覺中還學會了唱許多彝族民歌小曲,特別是彝族高
中新經緯1月11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李俊浩)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暨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舉辦“直播助力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研討會,并與抖音合作發布《非遺地方志——直播打賞助力非遺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山西傳媒學院副教授史慧琴在
中新經緯1月11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李俊浩)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暨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舉辦“直播助力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研討會,并與抖音合作發布《非遺地方志——直播打賞助力非遺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講師曾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