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正式對外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蘇州市相城區圣堂廟會上榜。
仁圣寶殿院內,民間文藝團隊調龍燈、打蓮廂、挑花擔,載歌載舞期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周建根 攝
圣堂廟會,史名“春會”,于2013年6月被列入市級非遺名錄,2016年1月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圣堂廟會是在陽澄湖區域延續至今的民間信仰活動,是當地民俗儀式、民間文藝的重要載體之一。長久以來,它已成為陽澄湖地區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廟會民俗活動的社會影響、歷史意義、人文價值都非常大,對于傳承民族文化根脈、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廟會盛況。李雪龍 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后,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廟會盛況。李雪龍 攝
記者注意到,此次江蘇省共16項非遺上榜,其中新列入7項,包括淮安市淮安區的南閘民歌、泰州市泰興市的泰興花鼓、宿遷市宿城區的蘇北大鼓、連云港市東海縣的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鹽城市大豐區的瓷刻(大豐瓷刻)、揚州市的脂粉制作技藝(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徐州市的徐州伏羊食俗;擴展項目9項,包括常州市的蘇繡(常州亂針繡),鹽城市東臺市的蘇繡(東臺發繡),南通市如皋市的地毯織造技藝(如皋絲毯織造技藝),宿遷市的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洋河酒釀造技藝),南京市的綠茶制作技藝(雨花茶制作技藝)、素食制作技藝(綠柳居素食烹制技藝),蘇州市相城區的廟會(圣堂廟會),泰州市海陵區的撂石鎖(海陵撂石鎖)、南通市的中醫傳統制劑方法(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藝)。
來源:蘇報融媒記者 姜鋒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