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越西非遺進社區走出致富路”入選2022四川省非遺在社區優秀案例
號外!號外!
越西又雙叒叕獲獎了
12月29日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
“璀璨非遺 永續傳承——2022四川非遺年度人物
暨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發布儀式”在成都舉行
越西縣推送的
“越西非遺進社區走出致富路”案例
成功入選
2022四川非遺在社區優秀案例
趕緊跟著小越越來了解一下吧
↓↓↓
YUE XI
越西縣城北非遺扶貧工坊
越西縣非遺扶貧工坊成立于2020年8月,是由越西縣農文旅投公司投資1800萬元打造的扶貧創業就業綜合平臺。以“非遺彝繡主導、銀飾器具加工、手工大戶主體、市場競爭主力”為原則,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結合城北感恩社區現狀,建立以彝繡傳承、銀飾加工、器具制造、大眾營銷、生產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園區。
通過非遺扶貧工坊就業創業孵化,一方面促進了非遺文化的傳承發揚,一方面帶動貧困戶培訓就業。截止2020年底,共開展了4期培訓,共256人次參加。2021年共開展培訓七期12個班,353人次參訓。
工坊還設立了電商中心,通過電商平臺邀請網絡直播帶貨,把越西的特色產品余大嫂和朱大姐特產、福銀苦蕎、鑫驛土雞等一大批優質的農特產品和做工精美的彝繡、彝族銀飾、漆器等非遺產品都在展示大廳展覽并出售,既對外宣傳和介紹了越西的非遺工藝,又促進了易地搬遷脫貧群眾增收。
根據非遺工坊實際和發展趨勢,工坊成立了黨支部,有黨員13名。結合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將黨建與非遺、扶貧相結合,讓傳統工藝走向市場。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支撐,大力培養黨員非遺傳承人,為工坊增效增收、健康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近年來,越西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以非遺傳承志愿者為主體,以社區居民、農村百姓為受眾,通過技藝展示、互動教學等形式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鄉村、進社區,讓廣大群眾近距離接觸優秀傳統文化,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了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