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是一座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近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華傳統非遺文化傳承,如何讓“沉睡”的非遺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也成了政協委員們的熱門話題。
秦愛花
1月5日下午,洛陽市政協第十四屆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洛陽市同心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研究院院長秦愛花作為文學藝術界的政協委員,持續關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展。
發起非遺文化公益展示平臺
從事了43年的藝術教育工作,秦愛花為什么愿意將工作之外的閑暇時間都投入到非遺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中?這要從她于2020年4月發起的“非遺會客廳”說起。
“非遺會客廳”線下展館
“一想到有這么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沉睡在那里,鮮為人知,我就感到非常可惜,所以我十分愿意利用我的力量和時間去挖掘這個事情。”她告訴記者,“非遺會客廳”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挖掘非遺傳承人的故事,目前已經選擇了5個合適的線下場地提供給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的非遺項目展演,也在線上舉辦了“非遺上網”公益課堂,增強非遺傳播的互動性。
秦愛花發起的“非遺會客廳”由洛陽市委統戰部指導,民建洛陽市委主辦,得到了洛陽市文聯、農工黨洛陽市委會、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等的支持,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推廣,助推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助力國際文化名城建設。
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與創新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此前,洛陽的“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文旅部批復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內有9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秦愛花也認為這一舉措有利于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說起河洛鼉鼓、南無拳、河洛大鼓等非遺項目,秦愛花如數家珍。作為洛陽“非遺會客廳”發起人,她一直懷揣著對非遺傳承的熱情。自成立以來,洛陽“非遺會客廳”相繼舉辦公益課堂、非遺展演80余次。她表示,希望利用“非遺會客廳”平臺,讓世界聽見非遺、看見非遺、感知非遺,讓人們愛上非遺,從而為非遺傳承傳播貢獻力量。
打造沉浸式“非遺文化”展示展演新高地
“洛陽是一個非遺大市,目前有一千多項非遺項目,并且每年都在遞增,但是洛陽目前還沒有一個集中展示、展演非遺的場所。”秦愛花認為,為了讓更多人接觸非遺文化,必須選擇兼具深厚文化背景和知名度的場地作為非遺文化集中展示的交流空間。
秦愛花說,洛陽的上陽宮文化產業園是河南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也是洛陽市提升洛浦公園品質重點工程和打造盛唐文化綜合傳播平臺重點文化項目,希望充分利用上陽宮遺址的獨特優勢,發揮上陽宮文化的社會效應,把上陽宮文化園打造成為非遺文化集中展示展演的新地標,以此為群眾提供近距離感知非遺文化、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的場所。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非遺傳承,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百姓近距離了解非遺、沉浸式體驗非遺,從而更好地熱愛優秀的傳統文化。”秦愛花告訴記者。(董蕾)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