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人民創造力的高度體現。近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開啟了我國非遺保護的新篇章。
1月14日, “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將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開幕,活動旨在通過展覽搭建南北非遺交流互鑒新平臺,促進南北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講好“南北非遺故事”。本次展覽將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項目30余個,共220余件展品,將南北非遺之美、非遺精品之韻和大國工匠之精神匯集一堂。展覽分為“傳世典藏 再現宮廷技藝”“婺風遺韻 宋韻千年重現”“歸去來兮 南北和合交融”三大板塊,從南至北、由古至今講述非遺故事、彰顯非遺的時代價值。
作為國家級綜合藝術的展示平臺,國家大劇院始終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上演過多場非遺戲曲演出,還推出“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覽。
此次展覽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博物館學會作為學術支持單位,并協同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參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南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三個月,期間主辦方將組織開展豐富的非遺體驗、線上線下講座等活動,歡迎廣大觀眾關注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了解更多信息。
下一篇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