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隆重開幕,圖為開幕式表演現場。(主辦方供圖)
新華網成都10月17日電(記者 王志艷)10月17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隆重開幕。本屆非遺節以“傳承多彩文化 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設立1個主會場和28個主題分會場,將展出來自86個國家的1100余個非遺項目,開展國際展覽、國際論壇、國際競技、國際展演和互動體驗等各類活動540余場。
熱情奔放的夏威夷草裙舞、雄壯激越的蘭州太平鼓、氣勢恢宏的瀘州雨壇彩龍、余音繞梁的京劇……開幕式以《五洲風情薈天府》為主題,來自國內外40余支隊伍,通過“世界風、中國韻、天府情”三個版塊,為現場3000余名觀眾奉獻了一場世界級非遺表演。
今天正值全國第六個扶貧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本屆非遺節的主題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受到現場觀眾關注。展覽以全國“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定點扶貧的縣(市)所采取的“非遺+扶貧”工作路徑和取得的實踐成果為主,以四川各地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成果為輔,全面展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非遺力量。
國際傳統手工藝展區則聚集了42個國家910余個非遺項目,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非遺動漫沉浸體驗展,“美食之都”鄉村美食節和“百年匠心 非遺多彩”——經典車第一印記展等,為觀眾帶來好吃、好玩的非遺節。
10月17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隆重開幕,圖為開幕式表演現場。(主辦方供圖)
非遺節期間舉辦的國際論壇上,各國嘉賓、非遺傳承人和代表性人物將圍繞不同議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探討將活化的非遺傳承有機植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場景,豐富文化旅游內涵和體驗的實踐路徑。
除主論壇外,非遺節還設置了五個專業平行論壇,以“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為主題第七屆非遺節開幕 1100余個非遺項目亮相成都,圍繞新媒體語境下的非遺傳承創新實踐、傳統工藝促進鄉村振興、非遺在城市社區的傳承、非遺動漫化的探索與應用、美食類非遺項目的活化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論題,多角度探索非遺傳承創新發展路徑。
據組委會介紹,為契合文旅融合戰略,本屆非遺節主動探索將非遺基因全面融入旅游,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特別推出10條成都“非遺之旅”旅游線路和40個非遺項目體驗基地。十大旅游名縣也將舉辦主題展覽、主題日演出和推介活動,將白龍紙偶、峨眉武術等非遺項目帶到觀眾身邊。同時,遍布四川各地的28個主題分會場也將與非遺節聯動,開展傳統節日習俗體驗、傳統表演藝術展演、傳統工藝展示、非遺傳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10月17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隆重開幕,圖為開幕式表演現場。(主辦方供圖)
經過多年的務實推動,保護非遺已成為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在保護傳承實踐中形成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生態保護理念,和以人為核心、以生產生活為載體的非遺活態傳承理念,推動非遺秉承傳統,融入千家萬戶生產生活。
“希望通過參加非遺節吸收學習到新的東西,讓非遺更有時代性,更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非遺節的數字展廳,綿竹岷元閣木版年畫的第十代傳承人李德敬對記者說,以前普通人對非遺沒什么概念,現在隨著社會不斷重視文化傳承,非遺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來現場參觀的觀眾不僅數量更多,也更專業了。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創辦于2007年,由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每兩年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一屆,迄今已連續舉辦六屆,吸引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參與節會活動。
下一篇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