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老一輩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前幾天,藏醫藥浴法申遺成功使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被刷新,突破了40項!
藏醫藥浴法廣泛分布于西藏、青海、云南、甘肅、四川等地的藏區,是藏醫藥傳統外治療法之一,它采用圓柏葉、杜鵑葉、水柏枝、麻黃、叢生黃菊5種藥材制成“五味甘露散”,讓病人通過浸泡在溫熱的藥液中,利用熱能作用,近而達到內病外治、祛病強身的功效。這種治療方法可以在家庭中開展使用,適用于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失眠、偏癱、產后風、蕁麻疹、靜脈曲張等各種病癥,為保障藏族民生的生命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藏醫藥浴法入選聯合國非物質遺產項目,成為繼二十四節氣之后,第40項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藏醫藥浴法的申遺成功,意味著藏醫藥浴法在國際社會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同時也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接觸藏醫藥浴法并從中受益。
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除了像藏醫藥浴法、二十四節氣歌等40項被選入聯合國非物質遺產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外,還有著很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遺憾的是,其中的很多都沒能及時被人們關注,有的正在面臨失傳的危機,就像鋦瓷、箍桶等等,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不能僅通過申遺來保護,而更應該重視并傳承下去!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