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熱度本周依然不減,非遺這個領域開啟了直播模式,“口紅一哥”李佳琦參與的一次專場直播帶貨尤其火爆,多款產品上架“秒光”。“冷門”的非遺,正在更接地氣地走進人們的生活。雖然僅僅是一次活動,但是卻打開了中國對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與繼承的新篇章,利用
在旅游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很好看的表演,但在國家5A級景區(qū)里演出國家級非遺傳統(tǒng)戲劇,放眼全國也十分罕見。7月16日,作為全國唯一的滿族戲曲劇種,國家級非遺項目滿族新城戲在偽滿皇宮博物院皇宮劇場演出兩場《鐵血女真》。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初次試水超“吉”震撼! 滿族
圖為活動現(xiàn)場。 江楊燁 攝 圖為活動現(xiàn)場。 江楊燁 攝 中新網杭州6月11日電 (江楊燁 張鈺婕)6月11日,浙江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fā)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據(jù)悉,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下稱“國遺”)上榜項目共325
仙游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關于仙游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的公示 仙游縣文化體育和仙游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關于仙游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的公示 仙游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組織開展了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經專
8月10日,花兒藝術旅行15周年暨云南非遺傳承與保護研討會在大理周城舉行。 花兒藝術旅行創(chuàng)始人兼CEO何鴻鵠、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沙玉雙書記、大理大學民族藝術館趙云芳館長及多位云南非遺傳承人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的成功召開也標志著花兒藝術旅行15周年慶暨
“巧手制蘆笙,笙聲蕩心魂。”背靠蘆笙及制作簡介的展板,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曉平格外安靜,專心為手中的蘆笙調音,偶爾試吹幾聲,笙聲高亢而雋永。 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曉平試吹蘆笙。 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今年29歲的
本報記者陳 晨 “這個吐寶獸,我之前在新加坡的時候就看到過,這次在文博會上又見到了,一定要帶回家一個。”在第十八屆深圳文博會青海展區(qū),一組造型別致的潮玩吸睛無數(shù),引來眾多年輕消費者駐足。 造型別致的吐寶獸設計靈感源自青海高原的“網紅”動物土撥鼠,是青海阿木河文
非遺項目有昆曲鐵花鳳陽花鼓木活字印刷術麥西熱普福船等昆曲非遺的十大分類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非遺的十大分類;4桂林漁鼓以伴奏樂器“漁鼓”而得名
#160 #160 #160“阿諧舞”在藏語中又叫“打阿嘎”藏族非遺舞蹈,源于藏族古老的勞動號子藏族非遺舞蹈,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勞動舞蹈藏族非遺舞蹈,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它廣泛流傳在藏族非遺舞蹈我國西藏自治區(qū)下轄山南地區(qū)
1團扇 團扇也叫宮扇少數(shù)民族非遺項目有哪些,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少數(shù)民族非遺項目有哪些,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團扇起源于中國,后傳入日本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蒙古族,是主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