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號)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京再添一處文化地標 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南京再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上午,位于南京夫子廟核心區的秦淮·非遺館正式開館,這里也是南京市非遺體驗中心、秦淮區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館的開館,是2023中國·秦淮666國際消費節活動之一
8項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的項目都展示在這里!包括千角燈、龍舟制作、麒麟舞、木魚歌、賽龍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藝、寮步香市等,也展出了東莞婚嫁習俗、東莞傳統食品、非遺原創服飾等。這里正是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是目前廣東省最大的非遺展館。可以讓市民街坊們更
6月11日,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召開2021年全區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唐正柱提出,要以“十四五”規劃為統領,通過以非遺保護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發展,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非遺+”模式,大力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推動廣西早日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安排部署,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開展2022山東非遺購物節活動。本屆山東非遺購物節自6月1日開始,持續至6月30日,期間主要依托淘寶、京東、抖音電商、快手、新浪微博、騰訊等線上平臺,萬達集團、銀座集團線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人類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傳統文化和技藝正在失去曾經賴以生存的環境,面臨衰落或消失的危險。如何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些國家在這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通過建設社區文化中心、成立專業協會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教育體系等方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遺存和見證,也是展現民族和區域人文精神的窗口。 而長江重慶段,擁有梁平木版年畫、榮昌夏布、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構建了絢麗迷人的巴渝文化生動注腳。 梁平木版年畫 梁平年畫的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鉤
日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寄出。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 據了解,非遺學科作為文化遺產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事象及其歷史、風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要保護,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因為有用!如果“非遺”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就跟古董和藝術品收藏沒有什么區別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非物質的無形的遺產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
11月8日上午,“一起向未來”2022成都非遺進校園系列傳習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天府新區第四小學舉行,此次活動是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都市教育局指導,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四川天府新區文創和會展局、四川天府新區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事業局主辦,成都市文化
平報融媒記者常洪濤 通訊員喬新強 1月5日,在魯山縣城區建設街一處民居里,桌子上擺放著10多只花色各異、機靈可愛又呆萌的布藝兔,很是招人喜愛。 “我本來是做布老虎的,今年是兔年,前一陣子不少人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制作一些布兔子慶賀新春,我就根據小兔